继今年6月,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与苏州实现换乘连通后,10月12日,17号线的西延伸项目也正式进入轨道工程施工阶段,这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与上海中心城区的连接。
近五年来,无论是城区内轨道建设,还是跨城连通搭建,长三角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截至2022年,长三角共有17座城市开通运营城轨交通,累计87条路线,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160.90公里,占全国线网总长度的30.73%,远高于京津冀(12.01%)、珠三角(13.13%)、成渝(11.16%)等其他城市群。
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数据,截至今年9月,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25公里,相比第二名北京、第三名广州分别多了18、215.2公里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长三角有8条跨省的市域铁路,其中有2条已经通车运营,还有6条仍在施工。
最早的一条跨省轨道为上海11号线。2013年10月16日,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花桥段试运营,成为中国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路,自此上海到江苏昆山有了直达通道。2021年,浙江、江苏也陆续开通了各自首条跨市地铁。2021年6月28日,杭州地铁杭海城际铁路和杭绍城际铁路正式开通,实现了杭州、嘉兴、绍兴三地轨道交通网络的联通;同年12月,南京地铁S6号线正式通车,这是江苏首条跨市域的轨道交通线路,连接南京与镇江句容。除了现有的路线,在规划上,城际地铁建设以都市圈为中心,串联起周边城市。根据2021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《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》,上海和南京是跨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核心,均有4条铁路与外部相通。在南京已有的6条地铁路线中,计划有2条跨省,分别连接安徽的马鞍山市和滁州市;另外,南京至滁河线虽在南京市内,但仍是为衔接宁滁线而准备。同样是省会城市的杭州,也将迎来2条市域铁路,均为跨市运行,分别连接湖州德清与嘉兴海宁。这也是杭州市域线路首次走出杭州,与周围强县进行联动。合肥首条跨市地铁S1号线,也预计在2025年底通车试运营。跨城地铁的存在,对小城市来说是窗口,对大城市而言也是机遇。轨道线之间的对接,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、促进城市优势互补提供了出口。如何在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中互惠互利,做好区域间优势的“换乘”,也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课题。